新股前瞻|海西新药如何在现金流与研发之间取得平衡?

随着华昊中天、新股新药派格生物、前瞻康乐卫士、海西何现美中嘉和等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金流药企赴港上市的平衡潮流仍在延续。根据港交所8月6日的新股新药披露,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西新药)再次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前瞻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海西何现该公司早在1月3日首次递表。金流

海西新药已迈入商业化阶段,平衡通过多元化的新股新药产品组合及管线实现了显著增长。相较于许多仍处于临床阶段的前瞻药企,其发展的海西何现优势更加明显。

新股前瞻|海西新药如何在现金流与研发之间取得平衡?

5个月营收约2.5亿元 最大客户占据重要地位

新股前瞻|海西新药如何在现金流与研发之间取得平衡?

根据招股书,金流海西新药是平衡一家综合性制药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具备多条创新药研发管线。该公司在中国增长迅速的多个治疗领域中拥有多元化的产品组合,目前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14款仿制药,并建立了四款在研创新药的管线,成为中国制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新股前瞻|海西新药如何在现金流与研发之间取得平衡?

根据XM外汇官网的信息,海西新药的战略是双轨发展仿制药与创新药。在仿制药方面,公司专注于首仿药、难仿药及高仿药的研发。截至2025年,公司推出的产品涵盖消化系统、心血管、内分泌、神经以及炎症等疾病领域,这些领域在2023年占据中国医药销售总额的25%以上。

在创新药方面,海西新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发具有全球市场潜力的小分子创新药,包括一款潜在首个同类的肿瘤药物及针对wAMD/DME/RVO的首款口服药物。

截至目前,公司的销售网络已经覆盖超过18000家医院和药店,全面覆盖中国各省及自治区。海西新药以MAH制度为核心架构,采用轻资产模式,将药品研发和生产环节外包,促使成本下降和效益提升。

报告期内,海西新药的收入分别为2.12亿元、3.17亿元、4.67亿元和2.49亿元,期内利润为0.69亿元、1.17亿元、1.36亿元及0.9亿元,整体业绩表现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安必力®、瑞安妥®及海慧通®的国内销售,客户依赖度较高。

期内前五大客户的收益合计占总收益的85.1%、73.3%、72.6%及71.7%,最大客户的贡献分别为58.8%、48.5%、45.6%及44.5%。对于海西新药而言,单一大客户的依赖或潜藏风险。

公司在风险提示中指出,因中国VBP计划的药物采购制度,客户依赖性给其经营带来压力。如果关键产品被剔除出名录,可能将对业务和财务带来不利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71亿元、2.54亿元、3.83亿元和4652.9万元,现金流略显紧张。

综合来看,海西新药依托多元化产品规划、广泛渠道布局及轻资产结构,逐步打通商业化径路。然而,目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仿制药,其市场竞争压力大,促使公司向创新药市场转型。

创新药市场的拓展

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4000多家制药企业中有90%以上是仿制药企业,约95%的药品批文也是仿制药。这样的市场环境意味着仿制药企缺乏绝对竞争优势,转型创新成为必要选择。

海西新药的创新药管线现包括1个二期临床项目及3个临床前项目,专注于肿瘤、眼科及呼吸系统领域。截止报告期公司已启动多项临床试验,预计将继续推进多项临床项目以拓展市场。

根据招股书,全球乳腺癌药物市场逐年增长,预计将从2018年的242亿美元增至2032年的88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6%。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药物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仿制药的市场表现。尽管仿制药销售推动了业绩增长,但长期新药研发的资金压力仍待解决。同时,海西新药正在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逐步向重资产运营转变,这可能带来业绩波动风险。

综上所述,海西新药在仿制药领域的稳健基础及在创新药的战略调整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双重动力。然而,投资者也需关注潜在风险,包括客户集中度、现金流压力及创新药研发的不可预见性。能否在仿制药稳定收入与创新药长期投入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公司估值提升的关键。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新股前瞻|海西新药如何在现金流与研发之间取得平衡?, 师直为壮网 sitemap 0.0501s , 8873.8984375 kb